格隆汇9月28日丨据港交所9月28日披露,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工业"或"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瑞银为联席保荐人。
公司于2017年开始布局专注于MRO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显示,按2024年的交易额计,公司排名第一,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根据同一资料显示,随着公司向更广阔的工业供应链市场扩展,按2024年的交易额计,公司亦为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4.1%。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的十二个月内,公司服务约11,100个重点企业客户。2025 年上半年,公司的重点企业客户包括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根据灼识谘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SKU数量计,公司在中国提供最广泛的工业品供应。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提供约8,110万个SKU,涵盖80个产品类别。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的十二个月内,公司的商品供应源自於由约158,000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组成的广泛的且覆盖全国的工业品供应网络。
财务方面,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商品销售收入,其余收入来自提供交易平台、广告以及技术及其他服务。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141亿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173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公司2022年录得净亏损人民币13亿元,于2023年录得净利润人民币480万元,并于2024年录得净利润人民币7.6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净利润人民币2.9亿元,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净利润人民币4.5亿元。
集团业务利用并与京东集团的平台紧密合作,包括京东集团为促进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线上销售及市场推广而提供的广泛服务、技术和流量支持、忠诚计划共享、物流服务安排和支付处理服务。虽然集团业务下的某些交易乃通过且利用京东集团的线上平台(包括jd.com和移动应用程序)及支付处理服务完成,但集团的业务乃于京东集团网页和移动应用程序上专门针对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的分部独立运营。
集团亦为重点企业客户提供由集团运营的非公共专属数字化采购系统,及拥有独立的网站及移动应用程序(如京东工品汇),为中小企业及其他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客户可直接访问该等网站及移动应用程序,而非经由京东集团的平台。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的各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不涉及京东集团流量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75亿元、人民币98亿元、人民币123亿元及人民币66亿元,占集团同期收入的52.9%、56.6%、60.3%及63.9%。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的各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自京东集团平台所得收入(包括服务收入及来自京东五金城所得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7亿元、人民币75亿元、人民币81亿元及人民币37亿元,占集团同期收入的47.1%、43.4%、39.7%及36.1%。
此次融资所得款项拟将用作如下:预计在未来48至60个月用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工业供应链能力;预计在未来48]至[60个月用于跨地域的业务扩张;预计将用于潜在战略投资或收购;及预计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需要。
上一篇:多因素利好,A股市场看多
发表评论